Contemporary issues in the central asia republics (103)
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年-台灣趨勢研究
2020 年,疫情帶來非比尋常的一年,為台灣餐飲界與消費者都帶來了深層改變,也預見未來不一樣的風貌與前景。 張鑑弘表示,最早家裡是位於公館的世紀西點麵包店,附近是住宅區也有機關、學校,從小到大的印象中,店裡生意都不錯,後來隨早餐店、速食連鎖、便利超商的興起,分食掉早餐市場大餅,傳統麵包店生存發展備受考驗,但是他卻看到外送、外燴服務的需求前景,於是大膽提議轉型。 餐飲業做為國人最喜歡的微型創業型態,營收表現充分反映一般民眾的消費能力與市況。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,餐飲業營收在2019年前多呈現穩定成長,但2020年因疫情出現反轉,2021年尚未恢復元氣,三級警戒更讓業者叫苦連天。 開拓外送業務同時,王品不受疫情影響,今年要再開50家新店,總店數將逾300家。 因應各地商圈移轉,王品也加快梳理通路,開業長達21年的王品台北光復南路店昨日功成身退,後續會再尋新址開店,藉此翻新品牌。
疫情亦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,經營型態雲端化成為趨勢,餐飲業者也為此嘗試發展新型態的經營模式,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線上。 在禁止餐廳內用後,餐飲業者陸續與外送平台合作以減緩衝擊,外送服務能讓餐飲業者更有彈性因應疫情調整經營策略。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10年報告指出,110年餐飲業者加入外送平台的比例為51.6%,相較於109年成長了12.4個百分點,且根據台灣趨勢研究於2021年所做的「第三級警戒下防疫新生活調查」指出,六成民眾在三級疫情期間曾經使用外送服務平台,外送平台成為疫情下,民眾減少餐廳內用的方式之一。 外燴 疫情解封後,各主要國家網購消費力道仍在:受疫情影響,民眾減少外 出,消費方式移往線上,各主要國家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在2020年皆呈現大幅成長態勢,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亦明顯提升。
儘管壽司郎隨即發布表聲明,強調已進行消毒,並將採取刑事、民事途徑究責,但仍無法止血,壽司郎股價在日本股價暴跌,市值蒸發160億日幣(約新台幣36.8億元)。
不過根據了解,至今還沒有晶圓大廠主動表態想在法國設廠,主要有3大關鍵問題。 台灣房價不斷創新高,對於年輕人來說買房大不易,有網友在PTT分享新加坡總理李顯龍8年前談及亞洲四小龍的影片,他提到台灣經濟失去了明確的發展方向,更直言新加坡多數人是想結婚就買房,台灣則可能是買房了才敢結婚,沒想到8年過去,李顯龍說法似乎一語成讖,多數網友一面倒認為「無法反駁」。 瓦城比王品更早切入外送服務,除了可把餐廳點的菜送到家,還開發「一人便當」,對單身族或上班族都很有吸引力、業績也不錯。 加上北海道帝王蟹腳、龍蝦、海蔘等高級海鮮食材無限供應,還有繽紛甜點,每一款都足夠瓦解女士們減肥的意志力。 目前金錢豹已在大陸開了20家店,其中武漢店是2010年10月才開幕,業績卻後來居上,每到假日一定爆滿,以每月客流量10萬人次,躍居全中國金錢豹第5名。 位於安平路408號的周氏蝦捲總店,隨著業績攀升,營業空間也從1家店面擴充為4家。
顯見109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,部分餐飲業者為因應收入縮減,而以降低人事開銷來節省成本,造成餐飲業員工數明顯下降的情形。 「男人手作」的鮮明形象風格,更於2016年起結合人氣外燴料理推出多款經典產品,讓手作小點不再侷限於餅乾蛋糕,而是囊括五味的饗宴。 疫情讓許多主廚不得不開始許多關於經營餐廳的新思考:提供餐飲服務,或許不只在能餐廳現場? 除了外帶外送,許多主廚也開始跨界合作,以不同形式傳達美味,也是分散經營風險。 轉型初期因為店售與外送兩邊業務不同也沒有辦法兼顧,加上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廣,除了原本的主力商品點心蛋糕,還希望能有滷味,甚至現做炒飯、炒麵,於是積極開發菜色,後來慢慢發現已有能力可以接辦宴會,營業項目不只吃的,飲料、餐具租借的服務也陸續到位,最後決定轉換事業重心專注於發展外燴市場,並將公司搬遷至內湖直到現在。 各國際觀光酒店的尾牙春酒專案都已陸續推出,迎接因為疫情延宕兩年的公司企業大型年終聚會,今年需求有回籠的跡象。
專攻高價鍋物的橘色餐飲集團執行長袁保華認為,考量成本、品質、效益,把鍋物帶出店面的「小外燴」可能成為新趨勢。 根據天下雜誌2019年的兩千大調查資料,在觀光餐飲業方面,2019年上榜之業者涵蓋連鎖餐館業者、連鎖速食業者、航空餐供應業者及連鎖飲料業者。 其中,開曼美食達人(85度C)、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(統一星巴克)為餐飲業者中,排名前三大之企業。
在109年受到疫情影響而消費低迷的情況下,餐飲業者更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成本支出,首先在人事成本方面,基本工資逐年上升,使得人事成本提高,其他如食材或是租金等成本也是造成高營業成本的因素,因此如何做好內部成本控制,減少經營壓力,為餐飲業者須要面對的課題。 在餐飲業銷售額方面,自105年的4,835億元成長至109年的5,747億元,於106年首度突破5,000億元(詳見圖3),每年銷售額皆有所成長,年均成長率為4.4%。 但109年銷售額成長率僅0.6%,較108年成長率下降了4.6%,可見在疫情的衝擊下,餐飲業的銷售額受到了很大的影響,使得成長趨緩,但是靠著外送與外帶市場以及冷凍餐食在線上線下通路販售,使餐飲業的銷售額仍有微幅增加。 受到疫情的影響,人們減少外出,消費行為也開始轉變,在外用餐與聚會的頻率下降,由於餐飲業主要是以現場提供餐食的方式來經營,店內用餐消費的驟減,直接地影響了餐飲業的營收。